学术讲座

当前位置: 首页 - 学术交流 - 学术讲座 - 正文


翻译与语料库研究系列讲座 第十二讲:‘Novelty’through narrative and paratextual voice: The case of Minford’s translation of ‘The Laughing Girl’

2024年06月26日 点击:[]

 6月25日下午,澳门大学教授徐敏慧应邀于皇冠正规娱乐平台,为校内师生开展了题为‘Novelty’through narrative and paratextual voice:The case of Minford’s translation of ‘The Laughing Girl’的学术讲座。此次讲座由皇冠正规娱乐平台院长黄立波教授主持。

 徐敏慧教授首先谈到了她对译者的相关研究,界定了academic translator(学术型译者)这一概念。徐教授指出,学术型译者除了发表大量的翻译作品之外,还需要同时发表学术型的专著或论文。随后,徐教授从学者型译者翻译中国文学的角度,讨论了中国文学在英美世界的接受程度,此次讲座所采用的文本就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—《聊斋志异》中的《婴宁》一文,以闵福德的译文The Laughing Girl为例。与此同时,徐教授也强调了中外读者对《聊斋志异》两种不同的阅读体验。因受制于背景知识,西方的读者几乎很难捕捉到文本中的道德教化思想,大多只停留在奇趣汉学层面。此外,由于书中涉及很多超自然等神秘力量的描写,闵福德在对《婴宁》的翻译中也突出了novelty(新奇,有趣)这一典型特征。因此,为了更好更细致的把握闵福德译文中的novelty,徐教授将研究视角分为两个,一个是文本层面的隐含narrative analysis,一个是paratextual voice,即译者较为直接的介入和呈现。借用voice这一概念,徐教授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:第一,从文本内声音和文本外声音两个方面,探讨闵福德的声音如何与故事中角色和叙事者的声音结合,并突出自身寻求“猎奇”的一意愿。第二,分析闵福德如何将自己的声音强加到人物塑造的叙事过程中。第三,探讨译文中的副文本是如何服务于闵福德寻求“猎奇”的心理。最后,徐教授强调了西方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看法区别于中国古典文学,更多的是将其视为了解中国现实的窗口而非文学经典。

 讲座后期,黄立波教授对讲座进行总结,徐教授也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。并对译者声音,叙事学和翻译学领域中不同的“声音”概念进行了详尽的解答。徐教授的讲座不仅为我校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写作指导,也激发了大家对学术型译者翻译作品的深入思考,拓宽了学术研究的视野。此次学术讲座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。



下一条:翻译与语料库研究系列讲座 第十一讲:Using corpora to enhance appropriate and precise lexicogrammar use in academic writing

关闭

Baidu
sogou